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实现的前提与四维逻辑——确立“五种分配方式论”(上)

2021-11-28 来源:《上海经济研究》2021年第11期 作者:吴文新 程恩富

摘  要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存在若干逻辑前提,比如党在非公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推动共同富裕的决心和意志坚不可摧,必须依靠人民群众重点推动富裕之“共同”。我们可以从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理念、社会基本矛盾、公平与效率关系等角度来把握共同富裕的概念逻辑;从理论逻辑看,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实现共富的内在主导性逻辑,而其他分配方式是外部辅助性和补偿性逻辑;从历史逻辑看,社会主义思想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共同富裕的艰辛探索,本质上都是在设法实现共同富裕;从实践逻辑看,中外历史特别是市场起决定作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造成贫富分化的原因相当复杂,需要我们在科学认知“因果关系”的基础上确立共同富裕的圆满实现逻辑及其相关深化改革方略。最后聚焦于分配领域,我们可以充分通过“五种分配方式”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商榷学界的“三次分配”内涵。

关键词共同富裕  公有制主体  按劳分配主体  五种分配方式  政治经济学分配理论

众所周知,共同富裕是我们一贯强调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核心理念之一,尽管我们通过艰辛努力取得了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性成就,却直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之前,依然出现了贫富差距日渐扩大分配严重不公的发展困境,从而威胁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全。这就不能不说,能否扭转贫富分化趋势、兑现共同富裕承诺,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严峻的“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为此,中央及时提出《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浙江省也随即出台《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并在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第十次工作会议上再次动员和部署。那么,如何理解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又该如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呢?

一、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几个逻辑前提

新时代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澄清几个“预设性”认知,并以此作为思考共同富裕问题的逻辑前提;但并非子虚乌有的“预设”,而是我们研究新时代共同富裕问题得以出发的事实基础。

1、中国共产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意志和决心不会改变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就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所坚守的发展思想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所践行的新发展理念就是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不仅喊在嘴上、写在文中,更是捧在手上、装在心里;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民心,说的是民声,做的是民愿,成的是民利,造的是民福。因此,无论如何改革开放,无论非公经济如何发展、外资引入如何庞大,只要我们不忘这个庄严的政治承诺——“决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并且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实现共富的方式和路径,在刚一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之后,就立即宣布下一步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都表明,中国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始终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决心,不懈探求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共同富裕的办法。

2、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体创造作用实现共同富裕

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实现共同富裕。也就是说,实现共同富裕一定不是靠劳动人民之外的群体,而是靠人民群众在党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劳动创造。那种试图通过国家的二次分配、特别是先富群体的慈善救助来实现共同富裕的想法,缺乏世界历史和现实的事实支撑。人民群众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共同富裕,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共产党人,我们的使命就是领导人民建构这样一种制度和体制,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劳动创造于其中,自然走在使“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道路上,到一定阶段即可达到共同富裕。

3、要从非公经济“56789”的事实出发追求共同富裕

自改革开放以来,非公经济由一开始的允许发展到必要补充,再到必要的有益补充,一直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再到现在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由体制外融入体制内;而在量上,已经具有“56789”的显著特征。目前,就业于非公经济的劳动者数量已居绝对多数。这意味着我国的市场主体绝大多数是非公企业,而与此类似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出现过共同富裕的先例;即使一度被人津津乐道的北欧诸国,由于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政策,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显著缩小了贫富差距,但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也被打回了极化冲突的原形。事实证明,建立于非公经济基础上只是通过二次、三次分配调节来实现所谓“共同富裕”,从根本上说是靠不住的。而我们新时代走向共同富裕,能在不触动甚至不断做大先富群体蛋糕的前提下,使月入仅千元的6亿多人口分得跟他们差不多的蛋糕吗?这既是历史给中国共产党命出的一个全新考题,也是我们新时代追求共同富裕的事实基础,以及我们思考共同富裕问题的逻辑前提。

二、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概念逻辑

概念逻辑主要是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了弄清楚到底什么才是我们新时代所追求的共同富裕,我们把属于理论逻辑的概念逻辑专列说明。由于共同富裕并非一个自然事物可以精确定义,这里谨从几个角度进行分析阐述。

1、从共享发展理念来看共同富裕的内涵

习近平在论述共享发展理念时,明确指出:“共享发展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这表明,共享发展理念是专门针对实现共同富裕而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只有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而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包含4个方面:全民共享是指共享的主体覆盖面,即“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全面共享是指共享的内容或对象,即“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共建共享是指共享的实现途径,即“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也就是协同共建;渐进共享指的是共享发展的推进过程,即“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由于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之间的逻辑关联性,我们可以推知,共同富裕的“共同”指的是:共富的享有主体是“全体人民”;享有共富内容的客体是方方面面、所有发展成果;共富的创造主体是“人人”,即所有人,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共同劳动、共同创造;实现共富的步骤是从量变到质变、从局部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简言之,新时代的共同富裕,亦即共享发展理念下的共同富裕,就是全体人民通过共同劳动或共同建设,或快或慢共同享有所有财富和文明的历史过程、趋势和状态。

2、从协调发展理念看共同富裕的内涵

习近平在不同场合讲到协调发展理念时,也多与共同富裕联系起来。他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在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这表明: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第二,共同富裕不只是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也是地区和城乡差距问题,就是基本实现地区和城乡的充分发展和均衡发展,乡村赶上城市、中西部赶上东部的发展水平;第三,共同富裕不只是分配问题,而且包括了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方面,这些方面达到了基本均衡的状态;第四,通往共同富裕路上的弱项、短板,就是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等后富者,只有这些方面赶上来了,能够切实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算真正实现了共同富裕;第五,共同富裕不只是口号和目标,而需要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是一个持续奋斗的过程。因此,从协调发展的角度看,新时代的共同富裕要不断推进地区、城乡等均衡发展,后富者的发展状况显著改善,财富和文明共享程度大幅提高,与先富者差距越来越小的历史趋势、过程和状态。

3、从社会矛盾及其运动相关方面看共同富裕的内涵

首先,从社会基本矛盾看,共同富裕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分配和消费领域的集中表现。把“共同富裕”分解开来,“共同”指的是生产关系的共同性、平等性、互助性和互惠性,是基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而言的;“富裕”指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其基本含义是物质财富超越了温饱生存的界限而有较丰富的可自由支配的剩余财富,以至于充足、宽裕;质言之,共同富裕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平等地享受到丰足的物质生活(当然不限于物质生活)。也就是说,共同富裕实际上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机统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或表现。“共同”主要源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富裕”源于社会主义制度下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财富的增加,才能达到富裕;只有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坚持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合作关系,坚持产品的按劳分配为主体,才有真实的“共同”的富裕。因为富裕本身没有社会性质的差异,但不是无主体的富裕,它在社会成员中的分布状态却有社会制度之别,而“共同”则从生产关系上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应有的富裕,才从本质上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固有特征,但富裕也不一定是社会主义;只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显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富裕是从较发达生产力和公有主体型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高度规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本质。

其次,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看,共同富裕相当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较大满足。而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的办法就是清除人民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各种障碍——其核心和实质就是社会发展中的那些不充分不平衡的方面、环节和因素。习近平在谈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时,常常提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要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关于浙江建设共富示范区的中央意见和浙江方案,更是把高质量发展作为走向共富的必由之路。由此看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实现共同富裕是一致的;在此意义上,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义之一就是能够实质性促进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因此,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就是通过高质量发展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4、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看共同富裕的内涵

虽然自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就提出“更加关注公平”的观点,并且语气愈加严厉,但贫富差距依然不断拉大;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争论也从未中断,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关注公平,再到初次分配重效率再次分配重公平,再到初次分配也要重视公平,彰显了政府和社会的焦虑和期待,已然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键问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屡屡提到公平,也总是与共同富裕和人民获得感等相关联,认为能否实现共同富裕也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他强调,“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他特别指出:改革“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待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谋划改革,要“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谈到共享发展,他首先明确,“共享发展注重的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格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他在谈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提出:“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由此可见,习近平和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公平问题。

实际上,共同富裕本身就是一个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目标。“富裕”意味着生产力的高效率发展,没有效率的发展不可能实现富裕,无效率的经济过程至多是简单再生产的维持,而不可能有财富的增加。有效率就会有富裕,为了富裕必须追求效率,舍弃效率便不可能有富裕,这也是追求富裕的历史规律。但我们追求的不只是富裕,而是“共同”富裕,“共同”就是公平的体现,“不共同”的富裕便会形成部分人——少数人——极少数人的日渐富裕,从而也是部分人——多数人——绝大多数人的相对贫穷,这无疑也是历史的规律。这个“共同”就是全体人民平等地享有致富的要素、资源、条件和环境,平等地享有共同发展的成果,也就是公平。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假设”,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越公平,效率就越高;相反,越不公平,效率就越低”,而这种辩证统一就在于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市场型按劳分配”之中,存在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实践之中。离开共同富裕谈论二者的关系就是抽象而无益的。某种意义上说,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没有效率的公平和没有公平的效率都违背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规律,也就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可见,我们必须在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理解和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自我完善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效率宁可不要。因此,新时代的共同富裕一定是社会公平正义价值导引下的全体人民愈益提高的富裕,是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