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中国经济学

程恩富 王萃:创建“世元”的可能性和实践路径(上)

2018-06-22 来源:《海派经济学》,2013年第1期 作者:程恩富 王萃

创建“世元”的可能性和实践路径

一、“世元”的基本问题

凯恩斯在为20世纪40年代国际货币体系重建所设计的改革方案中,提到了班柯(Bancor)这种超越主权国家货币形态的早期的世界货币。根据实现世界货币的路径不同,可以将近几十年的构想分成两类:一类是自上而下(top~down)的实现路径,另一类是自下而上(bottom-up)的实现路径(BasilMoore, 2004)

()自上而下的实鹏径

    世界货币“自上而下”的实现路径,实际上是通过改革国际货市组织的运作方式,特别是改变国际储备货币制度,来建立一种超国家国际储备货币,并使之逐步成为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接受的本国货币,进而统一世界各国的货币。

1.“特里芬难题”的提出

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特里本(Robert Triffin)在他著名的“特里芬难题”中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不稳定性,进而否定了黄金及一国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可行性,主张储备资产多元化,建立一个世界中央银行来实行统一的世界货币政策。’特里芬虽然没有提出建立世界统一货币,但是对国际储备资产形式的分析及有关建立世界性的中央银行的论证,为接下来国际货币体系储备资产的进一步改革以及将何种形式的储备货币逐步发展成为世界货币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反对由某一国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观点是正确的。

2.特别提款权的出现

特别提款权(SDR)是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过程中按人们的意志有计划地被创造出来的。它是一种按照一篮子世界主要国家货币加杈得到的可以进行国际支付结算的金融工具。从它是一种超国家货币形式的储备资产及在国际上执行支付结算而言,特别提款权具有一定的世界货币的性质。但是,它不仅不能被私人持有,而且在国际储备资产中比重也有限,因而不具备发展为国际统一货币的前景。

3.国际商品储备货币的提出

近年来,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世界市场价格总是剧烈波动,使一些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常常恶化。以筒? 丁伯根(Jan Tinbergen)、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 Kaldor)、阿尔伯特·哈特(Albert Hart)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创立以商品为基础的国际储备货币,以便同时解决初级产品价格波动和国际储备制度不稳定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发行国际货币单位,其价值由一个选定的商品篮子来确定.;(2)现有的SDR将被纳入新的国际储备制度中;(3)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将用国际货币来买卖构成商品货币篮子的初级产品,以求实现稳定初级产品价格,进而稳定国际商品储备货币的目的。

国际商品储备货.币实际上是对世界货币的价值基础问题所进行的理论探讨,由于它的建立要取代美元、日元等国际上的强势货币,必然会遭到发达国家的阻挠,因此这一方案在实践中尚未得到实现。

4.库柏(Richard      Cooper)的单一货币构想

30多年前,库柏在他的《未来的货币体系》论文中提出了建立世界单一货币构想。他对于为什么建立单一货币及其发行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的分析,认为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固定汇率制,然而只有在取消了货币的兑换以后,因定汇率制才能够真正实现。所以,国际结算只能使用一种货币。虽然使用一种货币、执行统一货币政策,国家要暂时放弃一定的本国利益,但是这一制度安排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他对未来货币体系的构想主要包括:(1)货币由世界货币发行银行(Bank of Issue)来发行;(2)世界货币发行银行的决策层由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财政部长组成;(3)所有国家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4)国际储备资产由新的国际货币承担,不可以是某个国家的货币;(5)国际铸币税及国际货币发行银行的其他收益,按照成员国的投票权分配给各个国家。

以上针对国际货币制度改革所提出的建立世界货币的设想,对于统一货币的价值基础、具体的运作方式等问题作了开创性的研究,但是缺乏量化分析。在这一点上,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弥补了它的不足。

()自下而上的实现路径

与自上而下的实现路径相对应,自下而上的实现路径是指不建立世界中央银行,而是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先实现“美元化”(dollarization)或“欧元化”(euroization),进而建立起更广泛的世界统一货币。有关这种实现路径的理论要以最优货币区(Optimal Currency Areas)理论最为系统化。虽然它是论述区域货币合作的理论,但是,对有关国家是否参加货币区的条件进行了量化分析,为建立更为广泛的货币合作建立了理论基础。实质上,它是建立世界统一货市不可实现时的某种选择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开创者是蒙代尔(1961),并经过了麦金农(1963)、凯南(1969)、英格拉姆(1962)、哈伯勒(1970)等人从不同方面的发展。

最优货币区理论最大的特点,在于采用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法认为,一国或一地区是否选择加入货币区,主要取决于它选择这一货币制度安排所带来的成本和收益。只有选择该制度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一国才会加入货币区。

蒙代尔创立的最优货币区理论,为建立像欧元这样的区域货币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他对于建立更为广泛的世界货币的设想并未停止,而是提出了一种称为INTOR的国际货币,并设计了大致的过渡方案(蒙代尔:2005);第一步向稳定汇率过渡。第二步建立以美元、欧元、曰元为基础的三方货币联盟。同时,他也预见到了英镑和人民币成为第四和第五大货币区的可能性,并考虑这两种货币适时成为基础性货币联盟。第三步创建INTOR

()简评两种实现路径

上述两种路径,本质上都是建立以发达国家货币为主导,或是以发达国家为核心力量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库柏提出的世界单一货币虽然超越了国家主权,但是他所倡导建立的国际货币发行银行的成员却是发达国家。国际货币体系变迁过程,实际上是国家利益关系不断变化调整的过程。实现货币统一的两种路径之所以会遇到阻力,是因为国家之间利益调节不当的结果。一些学者将在世界范围内有重要影响的主权国家货币(美元)和区域货币(欧元)称作国际货市,但与这里所说的世界货币是有本质区别的。

本文倡导建立的“世元”,不是某一发达国家货币或者发达国家力量主导的世界货币。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放弃本国货币进而放弃本国国内货币政策,加入发达国家主导的货币体系,无异于遭受新时期的货币殖民。“世元”的早期形态应该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货币联盟成员的世界货币,因为先区域化再逐步统一所遇的阻力会小些,但是,与“美元化”和“欧元化”又有本质的不同,而是要在亚洲、欧洲、美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最终实现跨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世界性统一货币。

二、创建“世元”的历史逻辑与现实基础

()以往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历史是发达国家竞争与妥协的历史

国际金本位时期,黄金作为实质性的世界货币,是英国霸权的表现,国际货币体系安排基本上反映了英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斯,美元充当世界货币,是美国霸权的表现,国际货币体系基本上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历史上每一时期都有一个霸权力量承担了世界货币的提供者,但是却没有实现国际货币体系的长期稳定,究其原因都是源于资本的无限扩张动力和强国自顾本国的利益。因此,世界货币不可能由某一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货币承担。

()创建“世元”是解决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矛盾的内在要求

在国际金本位时期,黄金作为国际储备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同样,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储备面临“特里芬难题”所揭示的矛盾。特里芬认为,清偿能力的创造机制与国际对美元汇兑本位制度的信心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矛盾。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增长,要求国际储备的相应增长,而这些国际储备必须要依靠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保证。当各国储备的美元越多,而美国越採有储备相应数量的黄金时,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关系越无法保证,这种矛盾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越发尖锐,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所谓的牙买加体系。与前期国际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大不同是,牙买加体系下没有一种实质意义上的世界货币。针对牙买加体系所表现出来的弊端,国际学术界多有抨击。例如,英国的格雷罕姆?伯德(Graham Bird)认为“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由人为设计和经过专门的朴充、修改组成的拼凑之作”(Graham Bird:1985)。美国的约翰威廉姆森更是将其定义为“国际货币无体系”[1]在国际货币体系近乎无秩序的情况之下,全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汇率波动风险、大面积的国际收支失衡和频繁的金融危机。只有建立“世元”,才能根本解除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冲突。

()消除美确权需要创建“世元”

欧元只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抗衡美元的力量,还只是一种区域货市,其成熟度和影响力都不及美元。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元是占支配地位的计价结算货币,全球贸易中至少有60%是以美元计价结算的。同时,美元也是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国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美元的霸权利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获取国际铸币税收益

在一国经济体内部,国家具有发行本国货币的特权,所发行的纸币面值会大大高于生产该纸币的实际价值,这部分便是铸币税收益。一国铸币税收益总量大约等于该年金融机构基础货币增量减去制币费用后的实际价值量。由于制币的费用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一国该年内的铸币税收益近似等于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当一国货币跨越国境,外国就有机会持有该国货币,但是能否取得铸币税收益,则取决于该国货币是不是国际储备货币。国际铸币税可以说成是“铸币税在货布流通超越国界后,一国因其发行货币为他国所持有而得到的净收益”(曾勇:2002,程恩富、夏晖、王中保:2007)。美元在国际贸易中是最广泛使用的货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占有绝对优势。依靠美元的海外持有,美国获得了大量的铸币税收益。

2.攫取国际通货膨胀税收益

如果一国货币不是本位货币,那么本币的贬值虽然可以促进本国出口,但要偿还同样数目的外债,则需要出口更多的商品才能换回相应数目的外汇以偿还外债,这对非本位货币国来说,相当于征收了通货膨胀税。如果一国货币是本位货币,如美国的美元,那么美国就可以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核心地位,轻易操纵汇率,美元贬值使美国减轻了外债负担,却使债权国的债权缩水。

可见,美国利用美元的霸权地位,不仅政府收获大量铸币税收益,企业也可以享有汇率较小的波动风险,从而更方便地实施国际资本运作。同时,美国在国际收支和财政预算面临严重赤字的情况下,可以吸入大量外国资本来文撑美国经济,而不会受到国际收支平衡和预算平衡方面的限制。可见,蓄意利用自身垄断地位对美国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不过,现行的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在运行机制上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是不可持续的。美国以贸易赤字实现资源转移来满足国内的物质需求,必然导致美元的大量输出和美元的贬值态势,而美国又需要保持美元的强势和升值来保证美元的流入,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当前,西方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再次表明,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必然会面临“特里芬难题”所揭示的矛盾,美国这种把自身消费建立在攫取他国财富基础上的行为是不可持续的。更重要的是,如果世界货币实行美元化,更将极大地增加美国的权力,美国单边主义经济政治政策可能让世界各国饱受蹂躏。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最重要的就是消除美元霸权。只有建立世界统一性的货币,才能在根本上解决美元充当世界本位货币所导致的运行机制上的内在矛盾。

()发墀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需要创建“世元”

发展中国家要增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需要实现货币联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当前世界或者说主要是发达国家进行货币合作的典型形式。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差距,造成它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存在很大差距,进而带来投票权的分派不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基本上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发达国家事实上控制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运作。它们利用在该组织中的领导权、决策权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经济结构。比如,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就往往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开路先锋。

发展中国家开放金融市场需要实现货币联盟,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说明,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发展中国家在储备资产、汇率制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是国际储备资产单一。提供外汇储备的国家可以向世界其他国家实施通货膨胀税。当美国利用国际美元本位的垄断霸权,靠印刷大量美钞来无限制地延长美国的信用线,从而导致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大幅贬值的时候,它就使所有实行盯住美元汇率制的国家遭受严重冲击。近年来,美国货币的量化宽松政策便是如此。另外,外汇储备需求的变化也影响储备货币提供国的通货膨胀率接受程度。蒙代尔的研究表明:美国是世界外汇储备需求的主要受益者,这诱使美国能够接受更髙的最优通货膨胀率,如果没有浮动汇率下的外汇储备需求的增加,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本来要低得多(MUndell,1971)。美国最优通货膨胀率的局限条件就是其他国际性货币的出现。因此,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稳定与安全的角度来说,同时从发展中国家稳定货币购买力,保证各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和长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发展中国家应该走向货币联盟,建立单一货币。

二是盯住汇率制不稳定。1976年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二修正案》正式确定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浮动汇率时代。此后,主要发达国家均采用单独浮动汇率制度。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外汇市场的基础薄弱,且缺乏一套相对完整成熟的市场运行及监督机制,再加上这些发展中国家对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前景预期不佳,同时也担心国内通货膨胀形势随汇率波动进一步恶化,所以长期以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对浮动汇率制心存疑虑,从而选择了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固定汇率特性的盯住汇率制。

实行盯住汇率,并不能保证汇率的真正稳定,因为该种汇率制实质上是一种“软盯住”,也就是说实行该制度的国家在经济情况发生动荡的时候,没有维持固定汇率的义务。当国外和国内经济目标相冲突时,相关国家往往是先追求国内目标。当国际储备调节过程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化时,相关国家采取冲销干预,导致卖出/买入外汇,或在购入干预后在国债市场上卖出债券,卖出干预后买进债券,从而导致货币市场非均衡,游资频繁进入或流出,最终导致金融危机。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就是政府进行冲销干预,外汇储备大量流失所致。另外,实行盯住汇率需要有稳定的财政,如果财政入不敷出,居高不下或迅速上升,就会触发人们的预期:财政赤字将不得不由中央银行增发钞票来融资,从而导致调节机制的崩溃和货币危机。2001年,阿根廷的货币危机就是由财政赤字触发的。

实行单一货币,可以克服盯住汇率制的不稳定性,从而有助于抑制货币投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实行盯住汇率制的国家,由于要平衡国内的经济波动,任何一国都有利用汇率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动力,都可能违背之前的汇率约定。盯住汇率制的这种不可信性是造成国际游资进行国际套利的主要原因。而实行单一货币的国家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货币同盟,使每个国家违背约定的成本大大增加,因此,“加入单一货币联盟是比实行政府承诺的盯住汇率制更为可信的货币制度安排”(GrUbel,2000)

三、创建“世元”的可能性分析

“世元”有两个重要特征:其一,它的成员应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并最终实现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在更广范围发挥职能的单一货币。其二,“世元”是一种超国家的统一货币,并非由某一发达国家的货币来充当。这样一来,探讨创建“世元”的可能性问题,便主要集中在探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否实现经济联合的问题上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确存在着差异,按照这样的逻辑,一些学者提出了“自下而上”的“美元化”或“欧元化”实现路径。然而,我们认为,政治一体化不是创建“世元”的必要条件,所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货币统一并不一定需要政治一体化的条件,经济因素应主导政治因素。对于第二个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确存在着经济差别,同样按照这样的逻辑,一些学者提出了“自上而下”的实现路径,即建立由几个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中央银行。然而,从长期利益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货币统一的收益大于成本。从以上两方面推论出创建“世元”具有相当大的可能性,下面就分别加以分析。

()创建"世元”的经济基础分析

一些学者强调政治一体化的指标,认为建立超国家的统一货币无法实现,只能由一种强势货币来充当世界货币的功能。Mintz认为“货币一体化的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条件是国家间政治一体化的意愿”。“自下而上”的美元化、欧元化的世界货币实现路径即认为当前不具备实现建立超国家单一货币的条件,理由就是建立超国家单一货币需要各国的政治一体化。Cohen(1993)的研究说明:基于共同利益上的合作意愿、稳定的对话和妥协机制等是货币同盟形成的保障性条件,而政治一体化不是货币同盟的必要条件。另外,从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历史和现代欧元建立的成功经验,也可以验证政治一体化并不是货币同盟的必要条件。

1.国家间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为创建“世元”提供经济条件

一国能够加入货币同盟,主要目的是为了国内和国际收支能更好地达到平衡,而只有在国家间贸易开放程度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货币同盟才有意义。一国贸易开放程度越高,它利用汇率政策调节国内经济的作用就越有限,放弃汇率政策加入货币同盟的成本就越低,因此它加入货币同盟的意愿就越高。因此,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国家间建立货币同盟。较高的贸易开放度对汇率政策的有效性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为了便利大规模对外交易的需要,拥有较高贸易开放度国家的私人部门倾向于持有更多的外币。当国家试图通过贬值来改善国际收支时,外币资产的价值就会增加。在正的财富效应下,该国的进口并不会减少很多,汇率政策调节作用降低了。

第二,拥有较高贸易开放度的国家,对进口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外国对其出口品需求价格弹性都可能较小。这样,利用汇率政策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可见,贸易开放程度的扩大,使国家的汇率政策的有效性降低。于是,在实行统一货币的慘况下,各国只是放弃了没有多大作用的汇率政策,因此国家加入单一货币同盟的成本大大降低。目前,世界各经济区域的贸易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虽然亚洲贸易的开放程度稍逊于欧洲,但是亚洲发展呈稳步上升态势,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经济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其成为创建“世元”的主导力量奠定了物质基础。

2.货币区域化发展为创建“世元”提供制度模式:欧元的经验

欧元是当今世界单一货币合作的成功典范,欧元的成功建立经历了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纵观欧洲货币合作从开始酝酿到欧元诞生的历史,其主要遵循着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欧洲货币单位(1979共同体)——欧洲货币联盟(1990)——单一货币欧元(1999)的发展过程。欧洲从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到欧元诞生经历了近40,而从欧洲货币联盟到实现单一货币仅用了 9年时间,欧元的加速实现不仅与各国强烈的政治意愿和积极的对话有关,而且前一阶段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欧元诞生的过程中,国家间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和经济因素起了主导作用。

当前,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经济开放度的增大,为创建“世元”提供重要推动力量,有更多的一致利益所在,合作的意愿更高;为建立货币联盟创造了经济条件,可以逐步成为初期创建“世元”的主导力量。那种期待美国主动倡导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及建立以“世元”为世界单一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不现实的幻想。



[1] 威廉姆森指出,现行的、起始于19733月的崮际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无体系,其特点是国际收支调节、汇率制度和储备体系均处于无政府状态,而且这一体系还由于1976年的牙买加协议而得到法律上的认可,从而享有合法地位。参见John Williamson,"The Failure of World Monetary Reform, 1971-1974,1977,p.351